在学校的吃食

这篇文章写于2022.4.20(没错,当时我离高考只有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了),可以想象到全班都在认真复习准备高考,我却在那里写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……不知道当时是怎样一种心境。本文最初写在本人日记本上,这几天整理东西的时候无意间翻到,觉得很有意思,自己高三的时候思想怎么可以这么活跃,于是稍加修改,发表在博客上。原手稿另附于正文后。
由于本文字数过多,我将其分为几大段,方便阅读。

关于本文的题目,有人可能会觉得很奇怪,为什么是“吃食”而不是“伙食”?,因为在我看来吃食比伙食格调更高,更有文艺范,会显得我很有学问。就像之前的文人喜欢说“我以为”而不是“我认为”一样。有人说你就是在装逼嘛,又奇怪又没格调,对此我不置可否,我不能随意强迫别人怎么看,要尊重每个人的看法。另外这奇怪的标题也反映出作者是一个怪诞不经的人,经常莫名其妙,正如我刚刚写下了上述莫名其妙的题目一样。

几年前我曾经去湖北神农架旅游,虽然说是和大舅一起,但他总因各种事情离开。所以实际上是我一个人在那里野游了几个星期,一个人住旅店,一个人下馆子,一个人出门玩,那段时间我吃了很多当地非常好吃的食物,比如粉丝炒面条,蛋黄炒蛋白,啤酒焖驴肉,香蕉萝卜炖蛇皮等等等等,最有名的一道菜叫“喉头烧”,8种辣子一起炒芥。以上种种,无非是想说明我在那里吃到了真正的美食。
再后来我到新疆旅游,那里有一道菜叫“亿只小羊”,两个被酱汁淋的、黄澄澄的鸡蛋大小的丸子,旁边有洋葱大蒜调味,还有一根雕花的胡萝卜摆在中间,很引人注目。当时觉得非常奇怪,这怎么就叫“亿只小羊了”?,于是就吃了一个丸子,非常的爽口,表面是脆的,里面似乎很软,最重要的是有一股异常浓郁的羊骚味,到新疆后每天不是吃牛就是羊,对骚味也早就习惯了,但这次味道却依旧浓烈的不可思议。这之后几天怀着猎奇的心理吃了很多这样的东西,也没管它是什么,只是觉得很好吃。
直到回到家之后,表哥才告诉我那是羊的睾丸,没顾上恶心,只是觉得自己很幸运,好在他们的蛋白质都是高温变了性,失去了活力,不然都在我肚子里孵出来都认我做爸爸,都管我要奶喝,那我还活不活了?自那以后我再也不吃什么亿只小羊了,而且提到羊就想到睾丸,提到睾丸就想到羊,一闻到骚味就起鸡皮,一看见丸子就冒冷汗。这告诉我们看见有什么好吃的就要先去吃,吃完了再管它是什么,如果反过来就有可能不想吃了,就像没有人想吃羊的睾丸,却想吃亿只小羊一样,世界上有很多美食都是如此。但是话说两头,羊的睾丸味道还是非常不错的。
再到后来由于学业繁重,出门机会少了,我就经常自己在家做饭吃,尽管我是个温柔儒雅的人。但在做饭这方面却心狠手黑,经常做出只有自己能吃的鬼食,其中我最得意的菜叫钢丝和面条,做法很简单,把面下进,沸水煮5分钟,然后捞起来装在盆里,立即放在冰箱里冻10分钟,再拿出来再在沸水里煮5分钟,再立刻冻10分钟,这样反复20次,过程就像钢的淬火一样,面条就会越来越硬,越来越硬,最后就像钢丝一样。这样的面只有我自己喜欢吃,因为我总是觉得人不能总是吃软饭。至于我的手艺究竟怎么样,可以去问一下一方同学,我曾经给他做过一道叫红面的菜。他很不喜欢吃,说以后再也不吃我做的东西了,我听了后很不满,刚站起来想爆粗,又把话咽回去了——就像牙膏被挤回去了一样,因为毕竟这是我自己的毛病呀。我很乐意做饭,但厨房里的一切都不听我的使唤,从来没做过一件像样的菜,所有食材在灶台上摆着的时候就很漂亮,到我做出来就是稀烂的一坨,叫人无从下口,问题究竟出在哪里,我也不太清楚。

本文的目的是回忆,顺便评论一下学校的伙食,我一下笔却写到了湖北的美食,羊的睾丸,我的厨艺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,这是干什么?写到这里我也忘了要干嘛,也许和我老是想入非非有关。
我终于记起来自己在干嘛了,我举以上故事作为例子,无非是想说明一个道理,学校之外的地方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,引人无穷无尽的向往,我想说的也很清楚了,学校的吃食就是百年如一日,叫人恶心。在我的脑海中,学校这三年的吃食改变,无非就是加了一两个新菜,我吃饭的地方从3楼去到了1楼,仅此而已。
这里我粗算了一下,高中三年大约在学校吃了有2400顿饭,而每天学校提供的菜平均固定都有13种,若每顿饭打两个菜,列一个排列组合稍微算一下,就是有78种选择,2400/78约等于31,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吃同样的菜,这谁受得了。但上级总是有说法的,那就一天换一种搭配嘛,这78种轮流吃。这真是好笑,就像从原来连续一个月每天给我一拳,换成了一天拳头一天脚踢——我还是会痛的呀,而且说实在的,选择可能还没有78种呢,有些菜反正我是不敢吃,正如我再也不吃亿只小羊一样。
在学校里吃了2400多顿,每天几乎都是相同的饭菜,只不过是换了个位置,让人第一眼觉得哇赛,有新菜,但仔细一看都是一样的,以至于后来我都能把所有菜名背下来了,背的比高考古诗文熟的多,卤鸡腿,白菜……吃到1500顿的时候,就对每道菜了如指掌,闻到味道就能分辨出来放了哪些食材,放了几勺盐,加了几桶油,放了多久了,对其了解程度不亚于我对自己外貌的了解。
前800顿的时候,那些饭菜在我眼里看来还是美食,眼睛看着陌生,嘴里吃起来有味道,是真正的饭菜,我能细细品味;到1600顿的时候,只是感觉看到了一些东西,嘴里咽下了一些固体,至于吃到了什么已经几乎感觉不到了,到了2000顿左右,一想到去饭堂吃饭,我就进入癫狂,不停的喊“妈的!妈的!”又摔椅子又摔桌子,用拳头狠狠的砸墙,直到强迫自己吃完饭才冷静下来,不知道发生了什么。吃到2400顿后,在饭堂吃饭已经不是一种为了生存下去而进行的活动了,它已经上升成为一种哲学概念,去之前先是反胃流口水,躺在地上抽搐,两眼翻白,被食物给震住了。直到同学猛踢我一脚:“喂,你犯什么毛病啊?”,我才清醒过来。当我跨进饭堂,我却觉得自己走进了一片虚无。世界是那样渺茫此时,我的大脑可以脱离躯体,独立思考,全然不知肉体进食的过程,完全处在一个独立的维度去思考事情,比如说把3开个平方根之类的。在这个阶段,也就是说,吃食完全不需要经过大脑,味蕾也毫无用处,已经成为了一个自然过程,就像地球是圆的那样存在着。直到走出饭堂,灵魂才飘回来,不用知道吃了什么,我数手指头也能猜出来。
我认为,把一些饭菜反反复复的吃上几千遍、几万遍之后,就会出现以上4个阶段,正好对应语文小说里的开端——发展——高潮——结局,至于为什么会这样,我把它归咎于那永恒不变的菜式。我不知道,也不想知道这是谁的问题,只是想到这样很不对头而已。
但是如你所见,现实中我既没有砸东西,也没有在吃饭的时候把自己上升到哲学的高度,反而每天都很积极主动的去饭堂吃饭。假设你有幸与我同台用餐,你就能发现问题所在:我吃饭的时候都是眼睛直视前方,嘴巴不停的咀嚼和讲话,脑子里不停想入非非,这样可以骗过自己的身体,眼睛没看到,嘴巴没吃到,脑子里也不想吃饭,这样就不会反感在饭堂的吃食了。饭后根本不知道自己吃过了饭,又觉得饱了,这让我很满足;再来一瓶冷饮之类的,把胃的反感给镇住,一餐就这么过去了。
我在上述文字中花了大量笔墨去说明一个事实,饭堂的饭亿年不变,叫同学们来哀号连天。关于这件事似乎是有人向领导上提过,然后就没有然后了。如果领导真的着手这件事的话,根据其喜好一刀切的做事特点,我有以下推测:领导上肯定会说对呀,膳食要均衡,怎么能老是吃一样的饭菜呢。于是就设计了一道叫"地球“的菜,在一口大锅里把全地球能想到的食物都切碎扔进去,混成一个"地球",然后拉到食堂里供应,并贴上公告:”本食堂首次做到应有尽有“,这还真是应有尽有,你想吃什么,走进去说:”要一点xx“,就往你盆里倒一点”地球“,你又说再要一点yy,再给你倒一点”地球“。就是这样,无论你说要什么,都给你一点”地球“,这也没有骗你,全地球的食物都在里面了。不过那过”地球“的样子实在令人难以想象,我觉得不会像泡面那样,色香味俱全,而应该是黑乎乎的一坨,散发着恶臭的半流体,像石油一样.这样的东西能不能吃,我不知道,但可以肯定的是,吃下去之后会把胃液,胆汁甚至骨髓都吐得一滴不剩,然后得出结论:千万不要以为人类能吞下地球!,一语双关,着实妙哉。

对于饭堂永恒不变的饭食,家长们送的饭显得尤为可贵,在此特向所有送饭的家长致以最诚挚的敬意。在之前疫情不是很严重的时候,一些家长送饭的频率还是很大的,在改善伙食这方面居功至伟,就像每天被打一拳,那天突然被踢了一脚一样,让人神清气爽。
某些时候8班的家委还是很给力的,印象中有很多次集体送餐,有披萨、寿司什么的,给我们的精神以莫大的安慰,说得更深一点,那就是家长老师都是永远支持我们的人,尽管有些帮助、支持,显得软弱无力,但他们又是对于我们来说不可或缺的,感谢所有家委老师在为我们改善伙食方面做出的努力。
改善伙食方面,吃泡面是很多人的选择,确实可以缓解对于饭堂的麻木,我也吃过一些,但总量十分少,频率也非常低,主要是我觉得那玩意儿不太健康,具体参见其配料表。有一天旭在吃泡面的时候对我说,一口一个周期表,生动而形象。现在想想也许还不止一个周期表,里面可能混了很多未被发现的元素,以后的化学家只研究泡面就可以了,说不定全宇宙的元素都有,那我可以说:一口一个宇宙。说实在我感到震惊,为什么人类可以在短时间内服用如此多种类、大剂量的化学物质而不死,就我所知泡面对一些动物来说是剧毒的,比如说鱼类。有一个研究成果曾经发表在《人体》上。说是随着人类的进化,体内的毒素会越来越多,而人类会渐渐适应他们,这种说法很科学,但我觉得太过绝对,因为如此说来,以后的人都可以把砒霜当饭吃了,那时古籍里说的”砒霜者,毒也“就是一句屁”话,所以泡面这种东西我的意见是少吃,吃多了没有益处。
本文的题目叫在学校的吃食,而不仅仅是在饭堂的吃食,所以我还要提一提小卖部的吃食。有时候在饭堂实在吃不下去了,我会去小卖部买个面包救下急,在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很奏效的,十分有胃口,只不过天长日久之后又是想到小卖部就要说“妈的,妈的”了,这点相信大家深有体会。这里我举个例子,我想去买面包的时候问了一下大黄要不要一起,“妈的,我一想到那些东西就想吐!”,他就这样子回答我。众所周知,小卖部的面包也是千篇一律,虽然更新的频率稍微比饭堂大一点,却也差不了太多。据我观察,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,进了小卖部就会头晕:买什么啊?想来想去买什么都是自己吃过8000遍的了,最后挣扎来挣扎去,才随便买了个面包或者是水。以至于到了后来看到别的同学买了什么自己没吃过的东西,就会异常兴奋,要去尝一下,为此激动好一会儿。喜新厌旧是人类的本性。
我在外面吃东西,大部分是管好不管饱,到了学校里就是管饱不管好。我这样子说,校方可能会不满意,会找个人掐住我的脖子不停的摇:“说说哪里不好,哪里不好!你说呀!”,其实不用我说,到底怎么样,同学们有目共睹,另外我要说明的是学校饭菜的“不好”并不是体现在菜本身上,相反我觉得一些菜还是挺不错的,“不好”是体现在其万年不变,叫人厌烦。
在上述文字里我提到了泡面,这里再补充一点。有一次,同样是旭,在吃泡面,吃辣条,喝饮料,笑着对我说:“永垂不朽套餐”。众所周知,绝大多数无机物是不可燃的,而泡面里含有碳酸钠,三聚磷酸钠,六偏磷酸钠,磷酸二氢钠,谷氨酸钠,呈味核苷酸二钠……这些东西是烧不烂的,吃进去以后可能就会残留在胃里,日积月累胃就烧不烂了,所以有可能天天吃泡面的人挂了之后,火化完全会剩下一副完整的肠胃,把人吓死;若是生前吃泡面吃到了一定数量,那以上无机盐可能就会渗透全身,这样人全身就烧不烂了,所以火化前怎么样,拉出来还是怎么样。另外,我们学化学的都知道,上面提到的无机盐里面各个元素都是最高价态,因此很难被氧化,如此一来肉体就不会腐烂了。烧不烂,又不会氧化腐烂,难怪旭会说永垂不朽了。
回看历史,几乎所有的皇帝都在追求长生不老。至于他们为什么都失败了,我认为是他们从来没有吃过泡面的原因。
令人欣慰的是,即便是对其极其大的厌恶,大多数同学还是能坚持去饭堂吃饭,这就证明强大的思想是可以战胜肉体的不适的。经过2400顿饭的磨砺,我们的思想终究会变得强大,这点很重要,也许我们以后的生活就是如此单调枯燥,而我们需要去尽力消化它。
我认为学校饭菜的单一已经说的够多了,下面我想说说食品安全卫生的问题。在8班的时候,好像有几个人曾经在饭堂里吃到过小强、头发、指甲什么的,我也在里面发现过塑料片,但如果就此批评说饭堂不安全不干净不卫生,确实太过于牵强了些。然子曰,“神没有失误”,饭堂的工作人员显然都不是神,所以他们会有失误。这是很正常的事情,不必过分纠结,何况又不是餐餐都吃到小强。
相比86初中部的伙食,玉岩的实在是好太多了。现在想想初中的伙食简直不是人能吃的。好在初中是走读的,一天顶多就一餐,三年下来就800餐左右,我就这样子挺了过来。八十六初中的伙食和我做的饭哪个更黑暗?哦,但愿是我的。
我说了,对于指甲小强什么的,我可以理解并接受这样的意外,换一碗就好了,最多和上级反映一下。同时我也清楚这种思想是危险的,有人就要一拍桌子吼道:“有小强就是说明环境脏乱差,有指甲就是说明他们态度恶劣。这能接受?!我不同意!”,或是“你又知道是意外?!说不定就是他们故意放进去的!你说啊!”,对此我权当听不到,在开头我已经说明过了,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态度和看法,“有人说的……”我当时也考虑过了,很”不幸”的是,在某些事情上我只能看到光明的一面,而看不到不光明的一面。

我又把前面回顾了一下,觉得很有必要再说一下在学校的零食.在很大程度上这种零食小吃也是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动力。据我统计小卖部最受欢迎的零食有金联豆、辣海带、泡椒竹笋、鸭脖、鸡翅、雪糕等等。出于某种原因,我对零食并不感兴趣,极少说想吃零食,像黄和旭会带很多零食回学校,给宿舍带去额外的乐趣。有时我吃别人的零食,有时候把自己的零食分给别人。我觉得都是很自然的事情,同学之间的情感也因此更加深厚,仔细观察就能发现,零食在学校里扮演着很多角色,极为重要,可惜我对这个话题实在无法继续展开,不知作何评价。
在学校的日子总是疲劳的,一天满满当当的学习任务真的很累,于是很多同学选择用咖啡续命。很多次我和廖去吃早餐,他就用学校饭堂里的豆浆冲一包咖啡,我说哪有这样子喝咖啡的,他说你懂啥,这叫“咖浆”。过了一会儿他又突然说:“不对,叫豆咖”,然后我们就笑起来.高中三年我只记录到我喝过两次咖啡,一次是和同学去看电影,他给我带的;一次是在花城广场负1楼的星巴克里喝了一杯拿铁。我认为我从来都不需要咖啡、茶这些东西来提神,因为我觉得自己是个精力旺盛的人,在学校基本不会困,很少趴在桌子上睡觉,每次下早读后倒下一大批人,甚至有时全班只有我一个人是清醒的。当时我坐最后一排,发现很有意思,众人皆睡我独醒,自己真是独特,看起来就像我用药迷倒了所有人一样。
客观来说,学校的吃食总体上是正常的、可以接受。其最大的优点是供应稳定,最大的缺点是万年如一,我们有少部分同学修养不够,怎么也到不了第4个阶段,所以一听到去饭堂吃饭就狂吼一声:"我他妈再也不去饭堂吃饭了!"。由此观之我们老是在吃食这方面失去平常心,实在不是我们的问题。我也问过其他学校的朋友,他们也是牢骚满腹,跟我叙述的时候脏话连篇,既有中文又有英文,听起来非常国际化,我想这肯定是所有饭堂都有的毛病,但是要改正却极其困难,因为"饭堂""饭店"区别还是很大的,想明白了这一点,我对饭堂的厌恶又少了一点,以后去饭堂吃饭就权当是一种生存行为和哲学概念吧。
As we all know,本人有想入非非的毛病,我写到这里的时候,外面在下很大的雨,天空是我脚板底的颜色,四周弥漫着一股氢键的味道(水分子里有氢键),所有的都是东西湿漉漉的。坐在椅子上,我觉得自己像坐在海底的一块礁石上,用防水布包着屁股,除了屁股以外都是湿的,我拿来一个电子湿度计,发现屏幕上写着“请把湿度计从水里拿出来”(please take the hygrometer out of the water),我就把它扔到一边了。我左边是窗 ,对着小区里面;右边没有窗,外面是大马路,我头往左扭,脑子里却看到了马路的景象:雨很大,人们在雨中行走,单车、电动车来回穿梭。汽车那黄色的灯在雨雾中格外显眼,如果让周围的时间都停止,只有汽车继续在自己的时间里运动,自处时间之外的我看到的就是一条一条黄色的光线,像极了学校的黄面。于是我回过神来,准备再回到学校的吃食这个话题。

刚刚提到了黄面,我再说一下学校的面食。比起饭菜我觉得吃面比较难腻一点,于是我有一个星期都连续吃面吃粉,吃到后面我觉得自己拉的屎都快是细细的一条条的,才失去了对面的兴趣,而且变得和对饭菜一样,一想到他就精神接近崩溃,吃来吃去都是那几种。
然而我们都知道,打面窗口和扒饭窗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挤满了人,全是高一高二的,有时队伍甚至从最左边排到最右边.为什么他们对这两个窗口如此着迷?我有以下两个推测:一是可能他们认为,这样能和学长学姐平起平坐,感觉很好;二是可能他们喜欢拉又细又长的屎。我认为前者可能性大一点,尽管后者也很有道理。学校的面食有黄面、白面、刀削、乌冬、米粉、河粉、薯粉、饺子、云吞,可以加番茄这些东西,看起来选择不少,但久了也是折磨人。
至于扒饭窗口,那带着毛、味道极重的鸭腿向来为同学们所诟病,我试过几次,觉得没什么可说的,那玩意儿可以偶尔吃一下,要是吃多了就会被他的压臭味所劝退。毛拔不干净是很正常的,我回老家吃自家宰的鸭鹅什么的,全是毛拔不全,对此早就习惯了,不吃皮就没事。,在这方面我还是很有平常心的。依我看,鸭也不喜欢自己的臭味,他们总是伸着脖子想要远离自己的身体,所以这件事也不能怪鸭。
学校的饭菜越来越难以下咽,所以每日的营养要靠自己去调节,我给自己的任务是一天一瓶牛奶或者酸奶,一天一个鸡蛋,两天一个苹果,这些能让我时刻头脑清醒。如果有哪一次看见我靠在什么地方昏昏欲睡、两眼无神,请相信,那不是在犯困,而是我在想入非非。
说到饮食健康,我觉得很多同学都不太注意这个,吃点零食就算了,虽然其重要程度一时半会体现不了,但对以后身体健康肯定是有很大关系的。我常常想这种东西我是劝不了的,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,对于一个有自主意识的人来说,其所做的选择一定是有其充分理由的,别人无权干涉。
行文至此,我已经回忆并叙述了很多关于学校吃食的故事,并对其发表了一些评论,那么本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,再扯淡也没有什么意思。不过在学校里吃时还是有相当多别的故事,只是与本文主旨关系不大,所以我将其放进别的文章里了,我现在的思绪极其杂乱。满脑子都是睾丸饭堂吃食,我也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。我的书上摆着一盆兰花,开得正灿烂;外面的雨还在下,丝毫没有要停的意思。忽然想到——花总是要谢的,雨总是要停的,正如文章总是要结尾一样,路遥在《平凡的世界》里说,生活啊,生活!你有多少苦难,又有多少甘甜!。不幸的是,学校的吃食一点也不像生活,不苦不甜,没油没盐,这却更能反映出我们在学校的生活多滋多味,丰富多彩,不论在玉岩的吃食到底怎么样,它已经只是停留在我们回忆之中、时间之外了。

附录